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党委抓课堂”工作制度

发布时间:2024-03-04

为贯彻落实党委抓课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学院教风学风院风建设,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党委抓课堂”工作实施方案》(校党字〔201717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交通物流学院“党委抓课堂”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以教师师德建设与学生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按照教育引领、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深入开展“党委抓课堂”工作,推进全员参与教风学风院风建设,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院师生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进一步深化,全院师生员工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以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党委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师生参与,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督办反馈的有效工作机制。

2.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教学投入,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学院工作的重要依据,巩固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和巩固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和育人导向相统一,努力发挥好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拓展选拔渠道、强化教育培训、深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切实使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3.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引导社会热点,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积极主动做好事关意识形态教育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建设师生员工共有精神校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力争课堂意识形态教学事故为零。

4.进一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创新师德教育形式,丰富师德教育内容,力行师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价值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巩固学风建设已有成果,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力争使学生上课出勤率达95%以上,抬头率、笔记率进一步提升;先进班集体建设参与率达100%;文明寝室建设参与率达100%。杜绝带食物进课堂、考试舞弊违纪、学术不端等影响学风的不良行为和现象。

5.进一步强化课堂规范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做到各项教学工作课前准备无死角,教师对学生课堂出勤考核无盲区,课后师生交流沟通无障碍,院领导、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听课率达到100%。加大考风考纪监管力度,主监考人员由学院在职教工担任率达100%,巡考覆盖率达100%。逐步形成统计、分析、反馈、改进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三、任务举措

1.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围绕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优良的教风学风院风。教育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学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构建完善学生德育体系,通过领航、铸魂、固本和砺行四大德育工程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工作的深入推进,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强信念、诚实守信树品德、立志成才显卓越”的精神风貌。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围绕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和具有卓越追求与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协同育人开放共享实践基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着力培养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围绕“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新成果”的主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学科、学院、导师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公开制度、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及导师退出机制;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绩效考核及优质优酬,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期分流与淘汰机制。

3)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强化大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学院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发挥主体作用,具体组织落实学院“党委抓课堂”的有关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抓课堂”专项工作的长效机制。

2.抓教育教学中心地位

1)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学院党委和行政定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妥善处理好新时期新阶段教学与科研、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以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需求为出发点,探索问题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翻转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吸收与应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更新和淘汰机制。探索校企协同、科教协同、国际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综合实训和实践条件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平台、实践能力锻炼平台。引领完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监控反馈体系,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与公开制度。学院党委和行政定期听取教育教学工作专题汇报,重点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

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选聘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探索多元教师评价体系,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推进分专业、多层级、差异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学院、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建立年度评价和聘期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完善体现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推动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性收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增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依据学生实际需求,依托“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强化班主任(导师)的导学职能,协助各专业系定期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强化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知认同,全面树立学习目标和专业信心,着重培养专业意识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科专业实际情况,及时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未来可能的职业前景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介绍院士、专家及优秀校友的成长、成才之路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进行科学规划,让在校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实践。

3.抓意识形态教育

1)坚持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教育教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课或形势政策报告。引导全体教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把政治要求放在首位,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注重老教师的传帮带,强化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2严格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健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价值引领,既要抓好思政课程,又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所有课堂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纪律的各项要求。

3)完善课堂教学的责任机制。落实学院领导听课制度,全面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院党委定期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举措,实行月例会制;各系所中心党支部把落实课堂教学管理主体责任与支部组织活动、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融互促。党组织书记和“双带头人”要坚持思想引领和业务带头,在课堂主渠道教书育人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充分运用各类校园网资源,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落实课堂教育意识形态安全责任问责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4.抓教风学风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师德问题报告与处置制度、师德建设监督制度,形成完善的师德建设工作制度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教风。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积极参加“我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师德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2)注重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通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教学组织、教学创新、教学自我评价的能力,使教师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卓越教育理念,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与能力提升”培养体系,通过教学技能竞赛、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计划与工作量激励,科学有效的推动教师能力养成与提高。聘请各专业道德品质佳、教学能力强的名师,以“创新争优在岗位”“理工力量——双带头人”等为载体,开展“导、传、帮、带”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学生“出勤率”和“抬头率”。

3)加强学生学业管理。每学年定期开展“学情分析”工作,在各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分层定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业目标、职业目标、人生目标,增强学习内在驱动力,解决好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动态管理、评价与实时预警。辅导员协助学院教学办,指导学生加强时间管理,科学制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全面实施对学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推进研究生纵向党支部的建设,增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生卓越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热情。

4)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办法》《武汉理工大学普通全日制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制度,对学生学风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举办学风建设活动月活动,将以《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学习活动经常化,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提高用规章制度约束日常行为的自觉性。遵守《校园文明公约》,加强校园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杜绝带早餐进教室、衣着不整、行为不雅等不文明行为举止。建立课堂失范学生通报制度,将其行为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实施评奖评先否决制度。

5)注重学生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积极作用,探索实施学生党员义工制,实施学生党员“一对一”学风帮扶机制。积极参与学校“十佳三好学生标兵”“十佳标兵班集体”“十佳标兵文明寝室”“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评选活动,挖掘并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先进,加强宣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群体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作风上的表率作用和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带动全校学生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落实《学生干部选拔、考核办法》《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办法》等,将学风状况作为选拔、考核、评比的重要因素。

6)发挥导师和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持续推进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全体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督促。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经常深入教室、学生宿舍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根本转变。研究生导师进一步关心每位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研究生的课业学习、学术研究、学术成果进行指导、监督和审查。

7)严格考试纪律要求。持续开展“考场清风”等教育活动,通过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党员(学生干部)挂牌考试”、政工干部交叉巡视等方式,实现课程结业考试巡考全覆盖制度,推动诚信考场建设,督促学生诚信应考,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加大考风考纪监管力度,学院在职员工按照考务工作实际需求,主动参与学生考试的监考工作,主监考人员由学院在职教工担任率达100%,进一步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作用。

8)加强学生园区氛围营造。进一步完善“一日生活”制度,提倡早睡早起,倡导规律作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中。紧扣学风建设主题,倡导学生制订寝室公约,开展文明宿舍建设,加强学生宿舍优良学风氛围营造。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建立学习兴趣与学习互助小组,在寝室建设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5.抓课堂规范管理

1)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开展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修订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案、课件、教材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2)严格课堂考勤管理。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将学生课堂出勤与表现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分,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等相关规定,取消无故缺勤达到一定次数学生的考试资格,上课出勤情况也作为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辅导员每周深入课堂2次以上,班主任每周深入课堂不少于1次,着重掌握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按照学生管理规定,对无故旷课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纪律处分。

3)严格课堂行为管理。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并就座,迟到学生应在门口报告取得教师同意后方准就座听课。教师未宣布下课,学生不得擅自在教室内走动,不得擅自离开教室。上课期间,学生应认真听讲,做课堂学习笔记,不得谈笑喧哗,不得影响他人听课。积极倡导无手机课堂。

4)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开展“赢在课堂”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效果,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引导学生早进、勤进、乐进实验室。认真落实“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和“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大力开展学科特色科技文化活动,着力构筑丰富的学生学习发展平台,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5)健全师生课下交流渠道。通过“师生结对,支部共建”“名师名导”“一班一导师”制度等有效实施,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增进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疑问,帮助学生熟知专业前沿。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程备课针对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继续推进“两访两创”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访谈学生活动,促进师生密切沟通、深入交流。

6)落实行政管理人员听课制度。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形成检查教学情况和课堂纪律的常态化机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所中心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

7)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实际需要,特别是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迫切需求,全面整合学院信息资源,形成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学生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准确研判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相关情况,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格局,进而有效改善工作条件,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开创“党委抓课堂”工作新局面。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制度化推进。学院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创新形式、注重内涵,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办法,将“党委抓课堂”工作抓到点上、落到实处、形成特色、取得成效。

2.加强协同配合,实施清单化推进。进一步研制可推进、可测量、可落实、可督导的“党委抓课堂”工作任务清单,做到有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明确、举措明确,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督办反馈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紧密合作、注重工作整体推进、构建工作长效机制,力争促进教风学风院风工作进一步好转。

3.加强责任落实,实施绩效化推进。学院各单位要把“党委抓课堂”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核心任务,摆上重要日程,明确具体实施步骤,用心尽力,抓细抓实。“党委抓课堂”工作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实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指标牵引与任务牵引相统一、绩效考评与绩效激励相统一、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相统一。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相关工作要实现目标层层熟知、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从严从实抓好“党委抓课堂”相关工作。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党委

                                                    202434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